今天在微信群里讨论开发团队效能的问题,话题是由 小L 提问 “KPI设定的指标有啥啊,评分时候是用数据还是靠主观?有罚么?”开始……

有群友 小F 建议:

靠事实,不建议有罚…… 数据和主观都有不靠谱的地方,多维度评估。

接着 小L 问道:

那指标一般定哪些?我们现在用:bug解决用时、线上问题解决率……

显然这些 KPI 指标是有问题的,团队成员可能为此而放任 bug 的出现,同时对于认真编程很少 bug 的成员也不公平。 问到 小L 定绩效的目的时,小L 提到:

  • 团队的整体积极性不好,目前总有不按目标完成,找一大堆理由的情况
  • 经常出现前一个任务完成后,开始后面的任务,又回头解决前一个任务的 bug,占用较多时间,导致后一个任务的进度也拖延,其他人也跟着等待进度的情况。

小F 说这是 DoD (Defination of Done)的问题,如何定义一件任务彻底完成了呢?

小L 说是完成后会给 QA 提测, 即使是让产品经理一起看,也只是看功能完没完成的大概,依旧是会在后面的详细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的。

小F 给了一个 B 站的视频(可以从 01:48 看起,前面是铺垫,与上面情况类似)

小L 接着问道:

我们现在的人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,如果他不进行,另一个需求就开展不下去,这个问题算问题么?

去年我们的情况就是有人离职会导致这个需求延后到下一个周期。

眼前技术债务很多,但是需求不断,也就是在盖危楼,如果老人员突然断层,风险非常大。

这当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,小F为此直接跟小L进行了语音讨论……

我是后来上线才看到这段聊天的,想到了下面这些点,于是补充在了群里:

看来还是上层认知观念的问题,低估了开发软件的资源投入,人力和时间,这两项是要精心呵护的,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对时间的合理安排~

其实当下的解决方案已经摆在眼前了,如果你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监理,负责项目最终的实用效果,你已经看到了一个项目在盖危楼,需求还不断在提,在添砖加瓦,你要做些什么?

或者说是一个生产线,已经明显看到不良率很高,中间几个环节混乱,很多生产人员已经忙不过来,在制品堆积,你是生产线的管理者,负责最终的优质产品产出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
你会不会叫停?或者至少减慢投料速度?上报厂长问题严重性?

小F 问我:

TOC制约法……瓶颈理论,高德拉特? 讲真,我接触瓶颈理论比精益和敏捷早

我说:

没错,我跟你差不多~

:D


应该说上面 小L 提出的问题在很多团队中是普遍存在的,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,责任担当不够,甚至互相甩锅(参见另一篇文章: 甩锅文化要不得),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原因正是公司的一些绩效考核制度,所以说知识工作团队中,尽量不要有 KPI,特别是不要和薪资奖金有关联,可以整个团队进行奖金激励,不适合的成员可以沟通、辅导、培训,实在不行可以辞退,这中间团队氛围很重要,企业文化也很重要,一旦氛围破坏,人人因为 KPI 而自危,即落入恶性循环的深渊而无法自拔,整个团队的效能就更不用提了(参见软件开发团队如何高质量、高效率?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