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心中住着一个木匠

木匠的本事在哪里?

从古到今, 木工的工具在不断演进, 面对不同的工具, 哪些木匠的本事是没有变的?

从最普通的木工工具, 到现代的电器化工具, 效率更高了, 速度更快了, 精度更高了, 但哪些本事是没有变的?

  • 主动性: 工具并不会自主做任何东西
  • 创造力: 工具只能程序化地做某个已经定型的东西
  • 想法: 工具并不能想到要做什么东西
  • 审美: 工具并不能知道做哪个东西更美、更舒适等
  • 人性: 工具并不能理解做出的东西要怎么更符合人性

AI 时代来了, 就目前的情况, 如果仍视 AI 为一个更高级的工具, 哪些情况改变了?

  • 更智能了, 仅需一些提示词, AI 就能做出不错的东西了。
  • 甚至有了一些创造性, AI 绘画可以体现这一点, AI 可以找到人类一些创造物的模式, 造出一些不错的作品了。
  • AI 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来完成工作, 是更高级别的工具, 是可以使用工具的工具。
  • 非常好的助手、小工, 随时可以让他来搭把手, 很多时候, 比一个人靠谱多了, 无限的耐心, 强大的力量, 只要说清楚了, 一般都能做到。

那么,更恰当的比喻可能是: 木匠有了一个机器人助手

  • 能听懂简单直接的话
  • 能有一定的上下文理解能力
  • 能使用其他木工工具
  • 能在一定的目标下做木工
  • 很多技巧、细节比人做得又快又好

那么, 木匠的价值在哪里?

  • 经验传承
  • 工程思路: 机器对现实的很多情况并不了解, 要靠人来指导, 人会根据现状做取舍, 人能知道哪些点、哪些方面更重要等。
  • 审美想法
  • 人性关怀

那么, 新时代, 要教出一个新的木匠徒弟, 要教些什么?

  • 基本功还要不要学了? 要学, 可能不需要学到那么精通和细致了?
  • 木匠的一些原理和创意思路,要不要学? 要学, 这些机器人助手可能不具备, 或者说, 你问他,他能答上, 但他做的时候不一定想这些。 所以, 关键是得有人来问他和指导他。
  • 人性的理解和高级的审美, 要不要培养? 要的, 最终做的东西都是为人而服务的, 要理解人性, 要有人生体验, 要有感情, 要有审美的理解, 审美也会疲劳, 要有创新思路, 机器是没有感觉、感情、人性这些东西的。

未来, AI 助手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, 一些方面会有更多的突破, 就好像这个机器人助手, 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周围情况和前因后果, 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性需求和目标, 会越来越有创意和审美能力, 能做出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好。

人类和 AI 的未来合作,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, 将取决于如下的能力成本考量:

  • 给 AI 提供全部信息、分析全部目标需求, 所需要的算力和电能等
  • 给 人 教会所有相关知识、思路和经验等, 所需要的时间、机缘等

最终总会有一些方面是 AI 成本更低, 更便捷的, 也一定会有一些方面, 始终是只有 人 才能胜任, 更容易更方便的。